咸安区大幕乡桃花尖,山高林密,云雾缭绕,漫山遍野的红豆杉挺拔屹立。在这里,有一位编织绿色梦想,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退伍军人,他叫阮明舒。雪域高原的军旅岁月铸就了他坚毅的品格,他曾在沿海、深圳等地打拼,事业一帆风顺,然而报效桑梓的情怀,总在他心中,挥之不去。
2005年底,阮明舒偶然得知红豆杉是一级国家保护植物,国际上公认的防癌、抗癌药剂制造原料,在全国只有少数地方还有红豆杉存活,而自己的家乡——大幕乡却生长有多株几百甚至上千年的红豆杉,可见大幕乡的气候条件、地质环境比较适合红豆杉的生长。望着家乡的大片荒山,他看到了一片创业的热土。
2006年,他筹措4万元,承包下50亩荒山,尝试着培育红豆杉,同时,还种植了楠竹和桂花等品种。他带着两个弟弟,一锄一锹,辛苦劳作,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整日在山上摸爬滚打。红豆杉幼苗对扦插要求非常高,气温、土壤、水分、肥料……各项指标都非常苛刻。乡里曾有人进行过红豆杉的人工培育,但未获成功。阮明舒拿出一股拼劲,他在山上搭建了一个棚子,风餐露宿。白天,他在苗圃大棚里对着几厘米高的红豆杉幼苗琢磨,细心记录分析肥料配方、温度控制……晚上,夜不能寐,就打着手电筒进苗圃查看红豆杉幼苗的长势。尽管如此上心,第一次培育的幼苗成活率还是不足10%。
于是,他专程前往湖南等地学习红豆杉的扦插种植技术。回来后,通过一次次摸索,苗床上枯萎的幼苗日渐减少,阮明舒脸上的笑容也逐渐增多。在他的精心培育下,红豆杉幼苗的成活率逐渐上升到70%,当年就获利15万元。为了提高综合效益,他还在山上放养了100多只南江黄羊、20多头肉牛、60多头土猪和近1000只土鸡。探索出了山上搞种植、养畜禽,实行种养一体化的荒山综合开发模式。不论严寒酷暑,有时他孤身一人在山上劳动生活,这种孤单和辛劳,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进一步扩大了种植面积,创业致富从一个梦想逐渐变成了现实。
乡亲们投来了羡慕的目光,而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正是自己不变的初心。他积极向乡亲们讲解红豆杉的种植前景,并带领乡亲们到红豆杉种植基地实地参观,不少乡亲加入到红豆杉种植行业中来,他注册成立了龙岭种植合作社。有一位叫沈老六的村民,56岁,孤身一人,体质差,无法干重活,又未曾读书识字,曾在广东漂泊多年。阮明舒主动邀请他到种植基地守山护林,视他为家人,承担了他的衣食住行费用,并每年给他2万多元的工资。其他几户,因大病、缺少劳动力、子女求学等原因导致家庭贫困,阮明舒专门聘请他们到基地务工。仅2016年,他就带动5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如今,他的红豆杉林业种植基地已经扩大到了600亩的规模,吸纳了20多名村民就业,红豆杉的药用经济价值也逐渐得到体现。在他的带动下,大幕乡也成立了两家红豆杉专业合作社,涌现出了一批红豆杉种植大户。红豆杉种植产业已经在大幕乡生根结果,成为大幕乡特有的种植产业,为当地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一股强大动能。山间那一望无垠的红豆杉,已经成为乡亲们的绿色宝库。
阮明舒本人,因为贡献突出,获得了“全国绿色小康户”“全区农业专业示范大户”“咸安区劳动模范”“咸宁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除了干好自己的事业,闲暇时,他在书画的世界里恬静地度过。今年,一条村级公路正在拓宽修建,将特色种植和乡村旅游相结合,正是他心中规划的蓝图。望着这漫山遍野的红豆杉,他的梦想正在升华。
(通讯员:万刚 赵颖 一审:董盈 二审:聂国力 三审:徐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