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印象汀泗桥

2025-04-21 15:57

汀泗桥,一座因人名命名的桥,一个因桥得名的镇,一个因战役而享誉中外的地方。这里地势险要、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故事鲜活,曾一度被汀泗人津津乐道,传扬四方。

3月16日,春雨霏霏,叶挺将军之孙、国家著名导演叶大鹰带团队来汀泗桥踏访,为将来拍一部电影《北伐战士》做好调研准备,我有幸参与陪同。

对于汀泗桥镇,我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我是汀泗人,从小听着母亲讲的汀泗桥好多故事长大,年轻时又在这里求过学,汀泗桥镇政府还是我人生工作的第一站。

多少年来,丁四老人穷其一生用打草鞋积蓄修桥的感人故事、北伐汀泗桥战役铁军的动人故事,还有三泰行、董记马号、卢氏铁铺、制秤行、棉花行等近百个百年老字号的发展故事,如今在青石板古街古巷中成为人们心中难忘的乡愁记忆。

车子在竹林山路间穿行,雨儿追着车轮,拍打着叶大鹰导演的追忆与思念。车子在汀泗桥镇大桥村泉塘湾咸宁县特别支部停下。这里是一个在废弃小学还原的一进三层的青砖黛瓦四合院。

原来,1926年7月,出生于咸宁县官埠桥的中国共产党人聂洪钧奉湖北省委命令在泉塘湾建立咸宁县特别支部,组织广大农民加入农会,隐蔽为北伐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筹集粮草枪支。因群策群力,补给充分,北伐军34团、35团、36团与叶挺独立团密切合作,一举击败直系军阀吴佩孚,取得北伐汀泗桥、贺胜桥两次战役的胜利,成为北伐战争的历史转折点,载入史册。

“这里保护得很好,曾经的农会组织很给力,为北伐汀泗桥战役胜利起到很大作用。”听完工作人员的介绍、看到墙上的照片,叶大鹰感叹道。

离开咸宁县特别支部,大家来到107国道边的汀泗桥战役纪念馆。叶大鹰移步展厅,认真地研读,仔细地聆听,在一幅幅历史照片中寻找祖父的身影,用手擦拭着泛黄的照片,泪水不觉在眼眶中打转。

随后,一行人来到古街、古桥、塔垴山、京广铁路边,看看碉堡、战壕、猫耳洞。站在汀泗桥古桥上,叶大鹰导演指着京广铁路和右边的塔垴山,讲述起北伐汀泗桥战役那段烽火硝烟的难忘岁月,声音几度哽咽。

“当时战斗那个激烈呀,双方都打红了眼,汀泗河水都被鲜血染红了,河上漂着很多尸体,北伐军战士没有一个退缩,很多战士都是踩着尸体冲锋的……”听着叶大鹰的讲述,在场随行的人,无不动容,思绪飘飞到那个“扑向刀丛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的战争年代,深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定要努力工作,不负当下。

听到汀泗桥正引资南京金埔园林公司投资13个亿在打造汀泗桥红色文化旅游区项目,叶大鹰高兴地跟着团队一起去西街滨河区参观。只见一条刷黑的林荫道在河边蜿蜒,桃花、李花、樱花等落英缤纷,小桥流水、亭台水榭移步即景,一排新式民宿既有欧式风格,也有中国古风。汀泗西街的部分破旧垮塌的房子在拆迁和修旧如旧中,将按规划打造成“怀旧版+新夜市风”。有小吃、特产专卖、现代商超,还有跟着铁军去打仗等沉浸式体验等,让人十分憧憬。

时光荏苒,硝烟远去。巍巍塔垴山,静静汀泗水,流金岁月里,北伐汀泗桥战役即将迎来百年纪念,铁军精神也长存人们的记忆百年。这精神已融入3万余汀泗人的骨血中,融入300万咸宁人的乡愁里。

如今,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人正接续奋斗,续写着新的传奇。

(作者:胡剑芳 编辑:李萌 责编:聂国力)

汀泗桥,一座因人名命名的桥,一个因桥得名的镇,一个因战役而享誉中外的地方。这里地势险要、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故事鲜活,曾一度被汀泗人津津乐道,传扬四方。

3月16日,春雨霏霏,叶挺将军之孙、国家著名导演叶大鹰带团队来汀泗桥踏访,为将来拍一部电影《北伐战士》做好调研准备,我有幸参与陪同。

对于汀泗桥镇,我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我是汀泗人,从小听着母亲讲的汀泗桥好多故事长大,年轻时又在这里求过学,汀泗桥镇政府还是我人生工作的第一站。

多少年来,丁四老人穷其一生用打草鞋积蓄修桥的感人故事、北伐汀泗桥战役铁军的动人故事,还有三泰行、董记马号、卢氏铁铺、制秤行、棉花行等近百个百年老字号的发展故事,如今在青石板古街古巷中成为人们心中难忘的乡愁记忆。

车子在竹林山路间穿行,雨儿追着车轮,拍打着叶大鹰导演的追忆与思念。车子在汀泗桥镇大桥村泉塘湾咸宁县特别支部停下。这里是一个在废弃小学还原的一进三层的青砖黛瓦四合院。

原来,1926年7月,出生于咸宁县官埠桥的中国共产党人聂洪钧奉湖北省委命令在泉塘湾建立咸宁县特别支部,组织广大农民加入农会,隐蔽为北伐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筹集粮草枪支。因群策群力,补给充分,北伐军34团、35团、36团与叶挺独立团密切合作,一举击败直系军阀吴佩孚,取得北伐汀泗桥、贺胜桥两次战役的胜利,成为北伐战争的历史转折点,载入史册。

“这里保护得很好,曾经的农会组织很给力,为北伐汀泗桥战役胜利起到很大作用。”听完工作人员的介绍、看到墙上的照片,叶大鹰感叹道。

离开咸宁县特别支部,大家来到107国道边的汀泗桥战役纪念馆。叶大鹰移步展厅,认真地研读,仔细地聆听,在一幅幅历史照片中寻找祖父的身影,用手擦拭着泛黄的照片,泪水不觉在眼眶中打转。

随后,一行人来到古街、古桥、塔垴山、京广铁路边,看看碉堡、战壕、猫耳洞。站在汀泗桥古桥上,叶大鹰导演指着京广铁路和右边的塔垴山,讲述起北伐汀泗桥战役那段烽火硝烟的难忘岁月,声音几度哽咽。

“当时战斗那个激烈呀,双方都打红了眼,汀泗河水都被鲜血染红了,河上漂着很多尸体,北伐军战士没有一个退缩,很多战士都是踩着尸体冲锋的……”听着叶大鹰的讲述,在场随行的人,无不动容,思绪飘飞到那个“扑向刀丛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的战争年代,深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定要努力工作,不负当下。

听到汀泗桥正引资南京金埔园林公司投资13个亿在打造汀泗桥红色文化旅游区项目,叶大鹰高兴地跟着团队一起去西街滨河区参观。只见一条刷黑的林荫道在河边蜿蜒,桃花、李花、樱花等落英缤纷,小桥流水、亭台水榭移步即景,一排新式民宿既有欧式风格,也有中国古风。汀泗西街的部分破旧垮塌的房子在拆迁和修旧如旧中,将按规划打造成“怀旧版+新夜市风”。有小吃、特产专卖、现代商超,还有跟着铁军去打仗等沉浸式体验等,让人十分憧憬。

时光荏苒,硝烟远去。巍巍塔垴山,静静汀泗水,流金岁月里,北伐汀泗桥战役即将迎来百年纪念,铁军精神也长存人们的记忆百年。这精神已融入3万余汀泗人的骨血中,融入300万咸宁人的乡愁里。

如今,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人正接续奋斗,续写着新的传奇。

(作者:胡剑芳 编辑:李萌 责编:聂国力)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