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统乡村,如何成为游人如织的景区?惯于靠山吃山,从土里刨食的农民,如何吃上“旅游饭”?咸安区汀泗桥镇洪口村熊家湾的转型故事,就是一种解答。
这个毗邻S360、区位优势明显、自然环境优美的村庄,以前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村民们靠种田、卖山货、出外务工为生。2000多人的村庄,硬是成了一个只有100多个人留守的空心村。村里的老房子垮的垮,倒的倒,土地大面积抛荒,看着让人心痛。
近年来,咸安经发集团积极响应咸安区委、区政府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全面推进熊家湾美丽乡村建设——以“乡愁记忆修复、促进村美民富”为主旨,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古民居的修复等,将其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点。
在工作专班进村的半年里,村支书肖海辉基本上没有走出过村,一出门就被村民们拉回来问:“如果对古民居进行修复,费用谁承担?”“修复好的古民居,产权归谁?”“这样的工程能给我们村民带来什么实惠?”
而熊家湾二组的组长姚世付每天都在为协调基础建设时占用村民的田地的事情焦头烂额,往往是占了这家一分地,砍了那家一棵树,大家都要争半天。
2018年4月20日,熊家湾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完工。破破烂烂的老房子被修葺一新,角角落落里植了树、栽了花、插了竹,变得美不胜收;村中的古树群里架起了空中廊桥,家家户户通了水电、改了厕所,村容村貌越来越好。村民们都喜出望外,从最开始的怀疑变成了支持、配合。
肖海辉介绍,熊家湾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建设项目涉及熊家湾周围5个组,分三期建设。二期主要是建设奇石林游步道、亭、廊,仿古改造现代民居,还原鄂南古民居的原始风貌,对竹资源、野樱花资源、奇石林进行保护性开发。三期包括治理姚家闸水库,修建后山自然生态区登山步道,建设艺术写生基地和房车露营基地,打造山地看台景观等。目前二期已顺利竣工,三期正在抓紧推进中。
乡村振兴必须由产业带动。现在,熊家湾已建设完成60亩非洲菊观赏园、120亩七彩花卉基地,正在开发80亩野果采摘基地、加快有机水稻、都市菜园等产业园区的建设。
“现在我们正在村里召集有意愿从事农家乐经营的人,准备明年初开始运作,村里一下子有十多户人家报了名,很多在外面打工的年青人也准备回来大干一场。以后一二三产业发展与大旅游相结合,在家门口就业、创业不是梦。”姚世付说。
“我今年67岁,是土生土长的熊家湾人,这两年目睹村湾的变化,感觉真的是太阳落到我们熊家湾了!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各级干部,以后村里需要我们配合做工作的,我第一个带头。”村民熊庆礼在家门口郑重地表态,严肃的表情惹得旁边的村民都笑了起来。(记者 杜培清 通讯员 董静)
来源: 咸宁新闻网
编辑 张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