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咸安报道(通讯员 王鑫月 刘倩)7月9日至13日,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蔡朝霞教授带领2017级6名本科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咸宁市咸安区,开展“食品安全中国行”主题调研活动。在这里,实践团成员先后参观考察了沃尔玛商城、白水畈萝卜基地、粉面小作坊等地,了解了当地食品行业发展的新模式。
“让后厨卫生透明化”
走进咸安区沃尔玛商城地下负一层美食城,首先映入眼帘的的是一块十分醒目的监视大屏。大屏共分为30个小格,监控了美食城30家饭馆的后厨。通过这块大屏,所有路过的行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饭馆后厨的厨师正在做什么,卫生安全状况一目了然。
据悉,这块大屏是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了更加方便地监管美食城的食品卫生安全,也为了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而特别设置的。预计在2019年10月份,这块大屏将会联通市场监督管理局内部的另一块大屏,真正做到二十四小时随时监控执法。
“看到这块大屏我就很安心,这样才是真正做到了把后厨卫生透明化,才能真的让我们消费者放心。”一位正在美食城就餐的消费者这样对实践团成员说道。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邓仁继表示,沃尔玛美食城的监控大屏是市场监督管理局为了更有效地监管食品卫生而提出的创新型举措,在试行的这段时间里,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监管作用。“等这项举措各方面成熟完善之后,我们会尝试向周边地区进一步推广。”
“萝卜带来致富经”
社会实践第二天,实践团成员在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蔡朝霞的带领下来到了高桥镇白水畈。白水畈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常年潮湿多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造就了萝卜的天然温床。
近年来,高桥镇党委、政府着眼于白水畈萝卜的特色化、标准化生产,着力打造“萝卜小镇”,打响白水畈萝卜品牌。在白水村建设白水畈萝卜核心种植区600亩,并沿高桥河流域两侧、土壤条件相同的黄铁、高桥、王旭、刘英、洪港等村,规划建设白水畈萝卜种植区9000亩。
在运营模式上政府采取了“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集中力量谋发展,带动周边农户致富。同时,以萝卜为产业支撑,综合开发高桥镇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了军旅文化小镇。高桥镇利民农业合作社社长李建军谈到,基地目前的发展受人才、资金、设备等“老三样”问题的困扰。蔡朝霞针对基地目前所面临的困境,结合其他地区成功的农产品营销案例给出了指导意见。
李建军表示,从以前单一的萝卜种植,到目前融合旅游业、种植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建萝卜博览园、萝卜有机园、生产高端水果萝卜,白水畈的萝卜给农户带来了切实的经济收益。“未来我们还会积极探索出更多新颖的、有效的发展模式,真正做到以点带面,带动整个高桥镇萝卜的生产发展。”
在参观农产品基地时,蔡朝霞教授引导实践团成员观察当地特有的萝卜、豇豆、苕尖等农作物品种,叮嘱他们仔细辨别不同植物的外形差异及适合生长的土壤特质。蔡朝霞教授对实践团成员说道:“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你们作为未来的科研工作者,思维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还要充分考虑种植过程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要做到理论结合实际才能更准确地把握食品安全的命脉。”
“小作坊变身大公司”
咸宁地区的早餐普遍以面、粉为主,这使得各类粉面生产小作坊应运而生。这些小作坊大部分是个体户私营,生产规模小,人手不够,资金不足,因而出现过卫生标准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情况,同时这些小作坊的分散分布也给相关部门的集中执法工作造成了较大困难。
为了把这些分散的小作坊聚集在一起,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2017年2月,在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20余家粉面小作坊店主共同出资成立了佳联食品有限公司,2018年6月份正式注册,购置了一批国内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该公司的成立使得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小作坊出人来公司生产粉面,生产出的粉面再配送到各个地区的小作坊进行出售。这样一来,食品卫生安全不达标的问题迎刃而解,有关部门执法也更加方便。
目前,该公司的面条日产量达到两万余斤,参与合作的28家小作坊覆盖整个咸宁地区,消费者近十万人次。小作坊变身大公司,不仅给个体经营户带去了实在的收益,更让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有了保障。
回程路上,实践团成员们就食品企业如何在符合国家标准的条件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展开了讨论。他们结合当下越发严格的食品企业监督管理机制,深入分析了佳联企业运营模式的优势与弊端。实践团成员认为,要想打破地区壁垒,使企业发展更加长远化,食品企业必须走出本地,扩大销售范围。同时探索新的运营模式,给企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