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咸安最美行业代表风采】潘名建:忙碌于田间地头的“老黄牛”

2022-11-23 11:08 咸安区融媒体中心  

云上咸安报道 为了经营好合作社,提高农民收入,他踏遍基地每一处,指导社员种植技术,不辞辛劳;为了更好地完成农业技术指导,他经常学习到凌晨一、两点,研究种植方面的旱涝难题,兢兢业业。他就是常年奔走在农业生产一线,同事眼中的“老黄牛”潘名建。

头上有汗水,助力合作社发展壮大            

1979年出生的潘民建,1999年中专毕业后进入咸宁市咸安区农业局工作,先后干过植物检疫员、村级党组织建设助理员和粮油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员等。

因工作期间尽职尽责,2009年他被派往咸宁市咸安区绿源种植专业合作社,辅导该社经营发展。“只有了解基地各处的土质情况,种植适宜生长的植物,最大化土地和资源利用,才能把合作社做大做好,给群众带来收益。”潘名建说。

刚毕业没多久的他,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我刚去合作社,对那里的情况不是很熟悉,又想把工作干好,就想着每天多看看,多学学。”

工作期间他跑遍了合作基地的每一寸土地,查看阅读的文献资料有一米多高,帮助完成合作社生产、发展规划,协助步入正常轨道。在他和同事的不懈努力下,当年的合作社创下年利润30多万的业绩,成为咸安区农民合作社组织的一枝独秀,有效的带动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脚下有泥水,冲在抗洪救灾第一线

2020年因工作需要,潘名建被区委组织部选派到桂花镇柏墩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那时候乡镇条件艰难,他说:“组织相信我,给我安排好了工作。现在组织需要我,我怎能嫌苦怕累。”潘民建被委派当天便回去收拾东西,准备前往乡镇就职。

在柏墩村任职期间,当地发生过洪涝灾害。在暴雨来临之际,潘名建和村干部忙碌在动员群众撤离的最前线。

“当时我们一边敲锣通知群众,一边组织人员挨家挨户通知每一家赶紧撤离,人员全部撤离后,我们看到一些群众财产被洪水围困,就又回去了一趟,在救助的过程中,延误了撤退时间,被洪水围困了一夜。”

洪水退却,潘民建来不及休整,就投身到生产自救中,顶着烈日帮助农民修复被洪水损毁的农田设施,及时帮助农民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肚里有墨水,增强农技推广本领

多年的实地指导经验,让他对咸安区各处土地情况了如指掌,潘民建被组织派回农业农村局,做起了全职粮油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员,他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农技推广工作上,深耕学习到夜深人静是经常发生的事。今年7月份,咸安区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加上降雨量少,严重影响了在田作物的健康生长。

针对这一状况,潘民建在第一时间写出了《关于在田作物防高温热害抗旱减损的技术指导意见》一文,发往各乡镇场农业服务中心,指导农民做好防高温热害、抗旱减灾工作,帮助农民做好应对措施。

“对农民来说,田地里的作物健康就是他们安全感、幸福感的来源,让农作物健康生长,就是保障了农民们的幸福生活。”

凭着辛勤的努力与不断的学习,潘民建和他的团队取得示范推广新技术6项,农业新品种11 个,先后集成了10余项农业综合配套技术。围绕保障粮油安全,集成编写了粮油高产技术资料20余份,推进了咸安区水稻生产向优质过渡,使全区粮食生产获得了连续丰收,粮食总产量连创历史新高。

其间,潘民建先后被省种子管理局评为“全省油菜区域试验先进工作者”;被咸宁市农业科学院邀请起草《水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咸宁市地方标准;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第二届全省“最美农技员”,湖北省耕地质量验收评定专家组成员,咸安区第六届人大代表等。

不种庄稼却是庄稼守护人,不是农民却是农民贴心人。现在,潘民建依然会经常下田查看作物长势,提出一些指导意见。他患有痛风病,在田间走动有时会突然发作,走路一瘸一拐的,同事会劝他去边上歇一歇。“老毛病了,不碍事,多走走挺好。”他答道,然后继续前行,“未来我会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能带领拥有绿色梦想的农民走向致富之路。”

(融媒体记者:吴涛 见习记者:黄士翔 编辑:董盈 责编:余娅敏)

云上咸安报道 为了经营好合作社,提高农民收入,他踏遍基地每一处,指导社员种植技术,不辞辛劳;为了更好地完成农业技术指导,他经常学习到凌晨一、两点,研究种植方面的旱涝难题,兢兢业业。他就是常年奔走在农业生产一线,同事眼中的“老黄牛”潘名建。

头上有汗水,助力合作社发展壮大            

1979年出生的潘民建,1999年中专毕业后进入咸宁市咸安区农业局工作,先后干过植物检疫员、村级党组织建设助理员和粮油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员等。

因工作期间尽职尽责,2009年他被派往咸宁市咸安区绿源种植专业合作社,辅导该社经营发展。“只有了解基地各处的土质情况,种植适宜生长的植物,最大化土地和资源利用,才能把合作社做大做好,给群众带来收益。”潘名建说。

刚毕业没多久的他,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我刚去合作社,对那里的情况不是很熟悉,又想把工作干好,就想着每天多看看,多学学。”

工作期间他跑遍了合作基地的每一寸土地,查看阅读的文献资料有一米多高,帮助完成合作社生产、发展规划,协助步入正常轨道。在他和同事的不懈努力下,当年的合作社创下年利润30多万的业绩,成为咸安区农民合作社组织的一枝独秀,有效的带动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脚下有泥水,冲在抗洪救灾第一线

2020年因工作需要,潘名建被区委组织部选派到桂花镇柏墩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那时候乡镇条件艰难,他说:“组织相信我,给我安排好了工作。现在组织需要我,我怎能嫌苦怕累。”潘民建被委派当天便回去收拾东西,准备前往乡镇就职。

在柏墩村任职期间,当地发生过洪涝灾害。在暴雨来临之际,潘名建和村干部忙碌在动员群众撤离的最前线。

“当时我们一边敲锣通知群众,一边组织人员挨家挨户通知每一家赶紧撤离,人员全部撤离后,我们看到一些群众财产被洪水围困,就又回去了一趟,在救助的过程中,延误了撤退时间,被洪水围困了一夜。”

洪水退却,潘民建来不及休整,就投身到生产自救中,顶着烈日帮助农民修复被洪水损毁的农田设施,及时帮助农民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肚里有墨水,增强农技推广本领

多年的实地指导经验,让他对咸安区各处土地情况了如指掌,潘民建被组织派回农业农村局,做起了全职粮油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员,他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农技推广工作上,深耕学习到夜深人静是经常发生的事。今年7月份,咸安区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加上降雨量少,严重影响了在田作物的健康生长。

针对这一状况,潘民建在第一时间写出了《关于在田作物防高温热害抗旱减损的技术指导意见》一文,发往各乡镇场农业服务中心,指导农民做好防高温热害、抗旱减灾工作,帮助农民做好应对措施。

“对农民来说,田地里的作物健康就是他们安全感、幸福感的来源,让农作物健康生长,就是保障了农民们的幸福生活。”

凭着辛勤的努力与不断的学习,潘民建和他的团队取得示范推广新技术6项,农业新品种11 个,先后集成了10余项农业综合配套技术。围绕保障粮油安全,集成编写了粮油高产技术资料20余份,推进了咸安区水稻生产向优质过渡,使全区粮食生产获得了连续丰收,粮食总产量连创历史新高。

其间,潘民建先后被省种子管理局评为“全省油菜区域试验先进工作者”;被咸宁市农业科学院邀请起草《水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咸宁市地方标准;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第二届全省“最美农技员”,湖北省耕地质量验收评定专家组成员,咸安区第六届人大代表等。

不种庄稼却是庄稼守护人,不是农民却是农民贴心人。现在,潘民建依然会经常下田查看作物长势,提出一些指导意见。他患有痛风病,在田间走动有时会突然发作,走路一瘸一拐的,同事会劝他去边上歇一歇。“老毛病了,不碍事,多走走挺好。”他答道,然后继续前行,“未来我会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能带领拥有绿色梦想的农民走向致富之路。”

(融媒体记者:吴涛 见习记者:黄士翔 编辑:董盈 责编:余娅敏)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